•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

作者:yf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数:

奶牛乳房炎发生原因众多,病原体感染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可忽视。抗生素治疗存在奶品中残留的风险,直接影响牛奶的品质。选择药浴方式已经成为预防乳房炎最重要手段。今天我们为奶牛养殖户朋友分享药浴技术和药浴液选择中常见误区。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1)


一、奶牛药浴关键技术介绍


奶牛药浴是一整套流程,包括常规药浴、对奶牛进行干奶处理时的乳头药浴、干奶后到临产期之间的乳头药浴。


Part.1常规药浴

①淋洗:挤奶前使用38~40℃温水对乳头及其周围进行淋洗,清除表面的粪便、泥土等杂物。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2)

②擦干:用干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拭,使用后集中处理。

③按摩:按摩约60s~120s的时间,刺激释放催产素,引起排乳反射。

④挤头三把奶:观察乳房有无硬块、红肿,观察 牛奶的颜色、状态、是否有硬块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进行技术处理,同时把体细胞和细菌含量比较高的头几把奶挤掉。

⑤初药浴:用初药浴液进行杀菌处理,杀菌作用 时间需要30秒以上,再用干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

⑥挤奶:套挤奶杯开始挤奶。检查掉杯并重新上杯,避免中间停顿。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3)

⑦后药浴:完成挤奶后,立即用后药浴液进行乳头药浴,防止细菌进入乳房。

Part.2 对奶牛进行干奶处理时的乳头药浴

① 奶牛干奶时,挤干所有牛奶;

② 进行奶牛乳头药浴;

③ 干燥后,注射干奶针;

④ 再次进行奶牛乳头药浴。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4)

Part.3干奶后到临产期之间的乳头药浴

① 奶牛干奶后一周内,每天定时药浴1次。

② 奶牛临产的前一周,每天定时药浴2次。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5)


二、常见药浴液及其药浴液选择误区


Part.1常见药浴液及其特性

目前,常用的药浴液主要有:洗必泰(氯己定)、洗必泰醇、聚维酮碘、碘伏、次氯酸钠、碘酊等(如下表)。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广的是聚维酮碘溶液。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6)

Part.2选择奶牛药浴液的常见误区

我们以聚维酮碘溶液为例,总结养殖户朋友常见的误区,主要有:

① 粘度高不一定附着力就好

粘度和附着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挤奶后的药浴液均匀的附着在奶牛乳头上,对奶牛乳头起着关键的保护,可以防止细菌的侵入,防止乳头皮肤干裂。药浴液能附着在奶牛乳头上,不是因为它有粘度,而是因为药浴液里有很多亲肤成分,能和皮肤产生结合力,附着力 好的药浴液只是感官上给人比较粘的感觉而已。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7)

② 药浴成膜特性不是单纯的把乳头管封闭

成膜的药浴液不一定就能很好的保护奶牛乳头。良好的保护膜应该是能够在乳头管开放的时候起到保护作用,当乳头管闭合的时候保护膜自动脱离,而不是单纯的把乳头管封闭。

③ 聚维酮碘溶液就是聚维酮碘混水而来的

聚维酮碘溶液杀菌单纯依赖游离碘,好的碘制剂应该是复合产品,不单纯依赖碘杀菌,配合表面活性剂、润肤剂、成膜剂等其它辅助成分做到强效联合,实现1+1>2的功效。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8)

 ④ 作用于乳头皮肤的有效碘才是真正的有效碘而不是单纯的有效碘含量

有研究对比实验表明,0.75%有效碘含量的不滴挂产品和1%有效碘含量的普通产品效果相当,普通产品作用于乳头皮肤时游离碘瞬间释放,有效碘从最高浓度很快下降到最低,杀菌时间较短,不滴挂产品使有效碘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浓度,游离碘释放速度较慢,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杀菌作用,形成保护屏障。

⑤ 前后药浴采用不同的配方

前药浴主要杀灭环境性病原菌,保护乳腺组织,要求瞬时灭菌,即在极短的时间内(30s)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另外,由于药浴完成后随即上机挤奶,因此要求其在乳头的残留量极低。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9)

后药浴对药浴液的要求较高,其不但要求药浴液的灭菌效果,并且要求药浴液能在乳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阻止病原菌顺乳头孔进入乳房深部引起感染,但对残留量无特殊要求,因此,挤后药浴液的浓度一般较高,且常加入一定量的羊毛脂、β-甘油等增强药浴液的黏稠度,形成乳头保护膜。到冬季,北方地方寒冷,后药浴还需要选择防冻专用型配方。

【奶牛专题】奶牛药浴技术及其药浴液选择的常见误区(图10)